随着春天的到来,气候渐趋湿润,正是菌菇生长的最佳时期。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马山镇双杨村的大球盖菇也迎来了丰收的时节。漫步在田间地头,只见棕红色的菌帽犹如小脑袋般探出地面,白色的菌柱茁壮成长,它们一簇簇地破土而出,犹如雨后春笋,生长势头十分喜人。
此刻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当地村民们正熟练地采摘着大球盖菇,分拣、打包,忙碌而有序。双杨村后备干部孙今成正在田间指导村民采收大球盖菇,他介绍道:“像这样刚刚露出秸秆表面的菇正是采摘的最佳时机,一旦菌伞完全张开,口感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每两天早上就得组织一次采摘。”
自2022年起,双杨村开始种植大球盖菇,通过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利用冬闲田和秸秆等资源,带动了当地农户在种植、务工等多个渠道实现增收。孙今成进一步介绍:“目前,我们种植的大球盖菇面积达到了16亩。从3月底到4月底是采摘期,平均每两天就可以组织一次采摘,预计每亩产量可达到3000多斤。这些大球盖菇主要销往超市和餐饮商家,也会尝试进行烘干处理以便储存。”
大球盖菇的种植不仅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土壤有机质,而且其栽培管理相对简便,采摘期较长。从种植、管理到采收,整个过程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当地村民孔庆平表示:“我们六七个人每两天就来这里采摘一次,因为大家都住在这附近,来这里干活很方便,所以只要有空就会过来。”
马山镇通过积极引导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农户利用农业生产后的闲置田、秸秆和闲散劳动力等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创新,实现了产业和就业的“双丰收”。双杨村大球盖菇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鼓了村民的“腰包”,拓宽了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