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廉情周报(总第518期)

信息来源: 荆州区纪委监委 川店镇 | 发布时间: 2024-12-06 17:25

【古城廉讯】

★区纪委监委:通上“放心水”喝出“幸福味”

“以前水压不稳定,用水高峰时做饭也成问题。现在镇里重新更换了管道,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停水了!”日前,荆州区纪检监察干部回访弥市镇弥市村四组,被村民们热情迎进屋,打开水龙头,清澈透亮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此前,该区纪委监委聚焦农村供水保障民生实事,督促区水利和湖泊局全面梳理平台投诉、群众信访、摸排走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供水保障相关问题,发现弥市镇弥市村四组因供水管道老化锈蚀、管径偏小导致水压不稳、水量不足,无法满足村民现有用水需求。随即,局党组“一把手”领办该问题,争取中央资金18余万元,更换2020米供水管道及闸阀等配套设施。

“更换管道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会向我们公开吗?”“更换进度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换完?”......

在管道更换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村民犯起了嘀咕,有人担心项目管理不透明,还有人担心工程进度拖沓。

面对村民的疑虑,该区纪委监委通过列席会议、会商研判、现场查看、提醒督办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群众意见收集、政策宣传解释和工程项目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公示工作,以精准监督执纪护航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我们和镇纪委、弥市村村民代表全程监督方案制定、合同签订、项目施工、验收结算等关键环节,及时公示施工单位、施工时间、资金使用等重要信息,群众放心更安心。”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该镇水利站负责人表示,在职能部门监管和群众共同监督下,弥市村管道更换项目顺利完成。

同时,为全面摸排辖区内存在的“用水难”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督促区水利和湖泊局紧抓农村饮水工作重点,围绕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自来水覆盖率四个指标,进一步排查供水保证率低、水压水量不稳定、水质不达标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几个月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联合区水利和湖泊局工作人员下沉基层一线,走进农户家中,面对面倾听诉求,全方位收集问题,共发现八岭山镇新湾村、李埠镇金双村、菱角水厂金台社区等6处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经集中分析研判,争取中央维修养护资金160万元,用于维修更换供水管道,项目实施覆盖约5万人,着力解决供水末端、住址偏远户水压水量不足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比率达到100%。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要坚持以民生诉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抓手,以监督保障民生实事落实落地。”该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定期自查、明察暗访、问效回访等方式,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切实打通民生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川店镇双堰村:以“廉”为媒引“贤”回归 共绘清廉村居新篇章

近年来,川店镇双堰村整合乡贤资源,发挥乡贤优势,做好乡贤文化和清廉建设“结合”功夫,以“廉”为媒,引“贤”回归,绘就了“队伍红、村务清、干部廉、文旅融、乡风正、环境优”的清廉和美乡村新画卷。

构筑乡情桥梁 打造清廉队伍

双堰村通过镇村普查、群众推荐等方式,摸排出12名优秀乡贤,建立乡贤信息库,充分发挥其影响力、知识力、创新力。组建乡贤理事会,开展乡贤座谈会,邀请乡贤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引导乡贤能人情感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截至目前,乡贤累计回乡创办市场主体2个,投资项目1个,吸纳村民就业20人,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同时,聘请乡贤担任廉洁文化宣传员和廉情信息员,开展“廉洁文化进农户”活动,将宣讲会开到村民“家门口”,织就廉洁文化“宣传网”,全程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三资”管理,站好群众身边“监督哨”,持续推进乡贤能人融入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今年以来,开展廉政讲堂5次,清廉故事宣讲会3次,受教育党员干部500余人次。

发挥乡贤智慧 推进清廉村务

以清廉村居建设为依托,双堰村充分发挥乡贤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组织乡贤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当好基层党建指导员,协助指导基层党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资金、技术、信息,传、帮、带给“两委”干部。突出乡贤在乡村治理中“调解员”的作用,当好基层治理引导员,协助村干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邀请乡贤人才、法律顾问加入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监督工作,当好村级事务监督员,确保决策民主公正、“三务”公开透明。

凝聚乡贤力量 发展红廉产业

双堰村坚持文化引领、廉贤融合、共建共享,探索“支部引领、乡贤能人带头、群众参与”模式,以“红廉”文化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乡贤带动群众,主动参与红色阵地共建,相继建成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村史馆,拓展建设红色文化墙、红色大舞台、村民议事亭。在乡贤代表、党员代表中培养红色讲解员,深挖本村革命英雄人物事迹,讲好红色故事,让红廉精神浸润人心。积极引导乡贤人士回乡投资,依托金家窑·驿景区,挖掘泥陶非遗文化与清廉文化双重特质,打造融“吃、住、行、游、购、娱”等深度融合的“文创休闲区”“农事体验区”“农业观光区”,每年接待约5000人前来研学,带动村民、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廉情周报》专刊,由中共荆州市荆州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荆州市荆州区监察委员会主办,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并积极投稿,稿件内容为本地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稿件发至jqjx2019@sina.com。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0716-8491296。

打印| 关闭